专家建议按“通才”模式建联合作战人才储备库



    加强联合训练,是我军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纵深攻坚工程。如何正视客观现状,创造性地利用现有条件,走开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训练发展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现实课题。

  深刻理解胡主席关于联合训练重要思想,正确把握我军特色联合训练内涵要义

    胡主席对联合训练高度关注,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求我们着眼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双重推进、复合发展的客观实际,在探寻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训练发展路径上着力用功。 

    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我军推进联合训练应把握几个基本点:

  ——以“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使命任务要求为目标。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与战俱进,紧紧围绕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聚焦以核心军事能力为主的多样化任务能力,把联合训练上升到关乎军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关乎国家战略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认识,突破就训练看训练的局限,进而从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把准现阶段联合训练的历史方位,校正联合训练的方向目标。

  ——与我军建设的基础条件相适应。当前,体系作战对联合训练的要求十分迫切,而我军开展联合训练的基础还相对薄弱,特别是武器装备信息化水平、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体制编制调整改革都还处在发轫之初。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开展联合训练、提高联合作战能力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主动作为,也要正视现阶段联合训练的基础条件,在需要和可能间找准契合点,稳健有序地推动联合训练良性发展。

  ——注重人民战争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开展联合联训,必须充分发挥我党我军的政治优势,不断赋予人民战争思想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军种之间、军地之间、军民之间的有机融合,将目前建立的非战争行动军地联动机制,向战争行动和重大演训活动联动机制提升,最大限度地集聚军地战力资源。必须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思想,以我为主,主动设计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构想,针对主要作战对象的作战体系,找出其要害和弱点,完善体系破击战的思想理论,以此引领联合训练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不是物。这是我们认识联合训练主客体的方法论依据。这也要求我们开展联合训练既应重视“物”的作用,着力加强技术平台的建设,注重发挥信息系统的功效,同时更要加强各级指挥员、战斗员联合作战能力素质的培养。这才是联合训练的根本着眼点和落脚点。

  ——继承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独辟蹊径是一种创造,传承弘扬也是一种开拓。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我军形成了顾全大局、主动协作、密切配合的优良传统,培育了联合文化的根基。在和平时期练兵中,我军也形成了许多具有自身特色、符合训练规律的指导原则和方式方法。对于联合训练,新大纲又提出了“联合基础训练、联合专项训练、联合指挥训练、联合实兵演习”的基本路子。各部队在实践中还积极尝试了协作区训练、编组联训、与外军联训联演等有效形式。这些实在管用的优良传统和理论总结,对于缺少联合作战实战牵引的我军更显弥足珍惜,应在今后联合训练的实践探索中很好地予以弘扬。当然,也应拓展视野,面向世界充分借鉴外军开展联合训练的成功经验,在兼收并蓄中推进我军联合训练深入发展。

  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升华认知,筑牢我军特色联合训练的共同基石

  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的局限,我军在联合训练的一些深层次认知上,目前仍处于百舸争流的状态。必须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尽快升华认知,搭建向新高度攀登的共同平台。

  联合训练的本质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的有机融合,而不是诸军兵种作战力量的简单叠加。联合训练的本质和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从人类军事发展深入考察,战场空间的耗散性和作战力量运用的联合性,一直都是军事领域的一对矛盾。一方面,由于军队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复杂化和武器装备作用距离不断增大,战场从短兵相接的狭小区域扩展到今天的陆、海、空、天、电,乃至计算机网络和人的认知空间。这种军队规模结构的膨胀和战场空间的扩展,客观上必然导致集中指挥、整体作战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任何时代的战争指导者,又都希望发挥作战力量的整体威力去赢得胜利,因此必须通过种种努力实现作战力量的联合运用。

  我军目前增强“联合性”、克服“耗散性”,还存在着“固化时间空间、浅化融合程度”的偏差,实践中多把军种指挥员坐到一起当联合,认为指挥所融合了军兵种代表,演习中涵盖了兵机舰就是联合训练。这种认识和做法,只注重形式,忽视了联合训练的本质和目的。必须深刻认识到,当信息技术已发展到可以把预警、侦察、指挥、火力和保障等作战系统联为一体时,联合训练就不再是机械化时代协同训练中多种作战力量的简单叠加,而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力量的融合。这种有机融合必须、也更应当贯穿于单个人员、各军兵种、整个作战体系,学习掌握联合作战知识和技能的共同努力之中。

  联合训练的重点既包括指挥员和首长机关的联合指挥,又包括部队联合行动的能力训练,二者缺一不可。科学界定联合训练的层次和范围,是推进联合训练发展的基础。既要认识到联合训练主要存在于战略战役层面,主要对象是指挥员和指挥机关这种层次性;也要看到战术层面和部队联合行动能力训练这种纵深性和必要性。事实上,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的联合指挥能力与部队的联合行动能力,都是联合作战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过分强调指挥员和指挥机关的联合训练,而简单地将战术层次部队联合行动能力训练排斥在外。

  强化联合指挥训练和联合行动训练,还需要研究解决指向性问题。也就是任务式训练和课题式训练的关系处理问题,即着眼基本能力还是着眼具体任务展开训练。这也是联合训练必须统筹兼顾的两个重要方面。这是因为,基于任务开展联合训练,虽然是加强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但不同战略方向、不同作战对手、不同作战样式等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又要求我军在应对主要战略方向威胁的同时,还应具备应对其他战略方向威胁的基本能力。全域作战的基本能力才是核心军事能力的根本。只有具备这种基本能力,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才有坚实的基础。因此,无论是联合指挥训练,还是联合行动能力训练,都要把基于威胁、基于任务、基于能力统一起来,系统谋划,逐步摆脱应急备战的束缚,推动我军军事训练走向致远经略。

  联合训练的“主角”,必须根据作战任务、作战样式、作战编成等,由具备主战功能的军兵种担任,不能按习惯思维固化。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的基本特征,是由功能和需要主导行动。特别是“非接触、非线式、非对抗”的作战样式,决定了看得远的、动得快的、藏得好的、打得准的部队主沉浮。而且,这种能力的标志是综合指数,从某种意义上已摆脱了纯粹单一兵种的概念,使各军种以主导者的角色参与联合行动成为必然。

  在现阶段的情况下,按照“谁主战谁主训”的原则组织联合训练,其实涉及到牵头单位的两类权限:一是联合训练的计划权和经费权,二是联合演练的指挥权。从近年联合训练的实践看,军委总部牵头组织的联合演训活动,两类权限俱兼,组织实施较为顺畅,质量效果可以得到保障,但因存在“临时搭台、训后解散”的不足,难以走向常态化。而战区和军种牵头组织的联合训练,往往只有演练活动的指挥权,没有配套的组织计划和经费保障权,既加大了组织协调难度,也影响了训练的质量效果。因此,联合训练要走向常态,保证训练质量效果,就必须使“主角”同时拥有这两类权限。无论这个“主角”是专职部门,还是主战军种。

  联合训练的突破口在于机制的建立和规范,而不仅仅是训练方法的创新统一。在现有体制编制情况下,突破联合训练的困局,必须依赖良性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好的运行机制能有效缓解体制的掣肘,机制运行不畅,即使有了好的体制编制,也难以保证应有的质量效益。因此,必须格外重视通过调整领导职能、理顺工作关系、融合军种功能,格外重视建立完善联合训练领导管理、任务统筹、计划协调、人才培养和保障等机制,规范各个层次的联合训练。而加强指令性、减少指导性,实施刚性的统一计划,是保证联合训练特别是三军联合训练的重要保证。应考虑总部以战略层次的指挥推演为基本形式,主要研究战争方略;战区以作战方向的军种联合演习为基本形式,主要论证作战方案;部队以联合行动能力专攻精练为主,主要研练联合行动方法,形成前者牵引后者,后者印证前者,战略战役战术一体的良性发展机制。

  联合训练的路径,既需要自上而下地筹划设计,也需要自下而上地打牢基础,逐级抓合成。联合训练的有效路径,应是以战略战役训练引领部队训练,与逐级训练、逐级合成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联合训练需要根据战争要求,进行自上而下地科学筹划设计。按照军队的使命任务、能力需求和联合作战的特点规律,明确联合训练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训练课题,科学确定各军兵种的训练目标、任务和内容,明确参训兵力和时间,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注重将联合训练与各军兵种训练统筹考虑,使之在各个层次、各个环节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必须遵从分层次、分类型,逐级训练、逐级形成战斗力,以各军兵种能力集成为基础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等军事训练基本规律,在联合训练的组织实施上,自下而上,逐级抓好单个人员、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联合作战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首先实现军兵种内部集成,为组织联合实兵演习、实现作战体系综合集成打牢基础。

  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前瞻思维,从战略全局统筹谋划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训练

  胡主席最近指出,要走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从全局意义上看,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的支撑要素。联合训练作为形成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的基本途径和关键环节,已经不单纯是一个训练问题,甚至也不仅仅只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关乎军队战略能力建设的“大问题”。因此,必须把联合训练发展规划纳入到国家和军队战略能力建设体系之中,使总体目标与军队战略能力建设需求相一致,发展步骤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相协调,任务区分与军队建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适应。

  在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大系统中,积极推进联合训练信息化平台建设。没有三军一体的训练信息系统这个共同平台,就无法迈入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联合训练,只能在松散的、初级的协同性联合训练低层次徘徊。因此,必须按照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积极推进联合训练信息化平台建设。要按照统一的技术体制、数据格式和接口标准,以一体化指挥平台的网络系统和通用模块为基础,以三军一体、军地一体、战略战役战术衔接为目标,逐步发展体制一致、互联互通的联合训练仿真模拟系统、考核评估系统、训练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军普及开展联合训练提供通用的信息系统平台。要整合数据资源,将各军兵种、院校、预备役部队和地方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统一整合,嵌入联合训练信息系统,最大限度开放信息资源,实现全军和军地共享。

    按照规模集约化的要求加强基地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开多场联动联演。一是构建适应联合训练的基地体系。一方面对现有大型训练基地进行整合重组和功能提升,用跨战区、跨军种的信息系统将之联为一体,进一步优化全军训练资源配置,建立满足任务特征明显、地形气候各异、三军共用的联合训练基地。另一方面,注重军民共享、军地双赢,把新建训练基地、场地的过程,作为支援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为兴民富民助力。二是普及网络、模拟、仿真训练。对信息环境、场地设施进行系统的现代化改造,完善网络、模拟、仿真训练和机动导调监控、辅助评估和综合保障系统,构建复杂电磁环境,建设高水平的假想敌,使基地由提供野战化训练条件向提供信息化的战场环境转变。三是健全面向全军的轮训制度。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选择各军兵种编制装备不同、战备水平不一、作战任务各异的部队进场轮训,探索调整训练阶段、压缩基础训练时间的方法,逐步建立适应我军实际的基地轮训制度,稳妥走开基地轮训路子。

    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联合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我军走开依托国民高等教育体系培养生长军官的路子,地方大学培养的国防生占生长军官的比例将越来越高,他们和初级军事院校毕业生构成生长军官的主体。必须从军官生长的源头抓起,把联合作战人才培养纳入到军事教育和国民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实行全程联合职业教育。一方面,把联合作战素质培训贯穿于初中高三级院校,全程强化学员的联合意识和联合作战指挥素养。另一方面,在军官服役的全过程抓好联合作战素质培养。健全指挥员、参谋人员跨军兵种交叉代职、任职制度,在推行军种双向代职的基础上,走开多岗位交流的路子;实行有选择有目标的培养,按照陆海空二炮“通才”模式,进行全程强化培养,建立联合作战人才储备库;健全完善联合作战人才考评使用制度,催生联合作战人才新群体,为联战联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解放军报  郑勤)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