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战争



  1337~1453 年间英法两国断续进行百余年的战 争。自11世纪“诺曼征服”后,历代英王通过婚姻和继承关系在法国拥有大量领地。法英两国争夺这些领地和对毛纺业中心佛兰德的控制权,是引起此次战争的主要原因。其导火线则是法国王位继承问题。1328年2月,法王查理四世卒,卡佩王朝绝嗣,贵族会议推举其侄腓力为王,称腓力六世。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查理四世外孙的身分对法国王位提出要求,两国矛盾加剧。1337年5月24日,腓力六世把英属领地基恩收归法国,引起战争爆发。战争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1360) 1337年10月,英王爱德华三世自称法国国王,11月率军进攻法国,接连获胜。1338年,英军在佛兰德建立据点。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战中,法军大败,英军控制英吉利海峡。1346年初,法军攻击英占领区加斯科涅。7月,爱德华三世率英军渡过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登陆,占领卡昂后直趋巴黎,继而北渡塞纳河和索姆河,8月26日在阿布维尔以北与法军展开克雷西之战。英军占据有利地形,以长弓为主要杀伤武器;法军墨守陈旧战术,主要靠骑士横冲直撞,结果大败,损失惨重。1347年8月,英军占领战略重镇加来。1347~1354年,黑死病肆虐欧洲,双方休战。1355年,双方谈判破裂,爱德华三世复入法国,其子“黑太子”爱德华从布列塔尼攻入诺曼底。1356年,“黑太子”率军从贝尔热拉克向法国中部挺进,法王约翰二世率军截击。9月19日在普瓦捷之战中,英军以少胜多,生擒法王约翰二世及其众臣。对英战争的失败引起法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1356~1358年间相继爆发巴黎市民起义和扎克起义。1360年10月24日,英法签订《布勒丁尼条约》。法国承认英国对加来和西南地区大片领土的占领,并同意交纳300万金克郎以赎回国王,爱德华三世则放弃对法国王位和诺曼底的要求。
  第二阶段(1368~1396) 1364年,法王约翰二世囚死于伦敦,太子继位,为查理五世(智者)。为夺回英占领土,他抓紧时机进行改革:在国内建立法律和秩序,整顿税制;重建海军,加强陆军,招募大量步兵,训练弓箭手和炮手;加强巴黎等城市的要塞化防御设施。1368年,加斯科涅人掀起反抗英国统治的暴动。法军积极配合,对英军发动进攻并展开游击战,迫使英军后撤,收复大部失地。1372年,法舰队在拉罗谢尔打败英舰队,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1380年,法王查理五世卒,继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不能治理国家。封建主乘机争权夺利,形成以奥尔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为首的两大集团。法国因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城乡人民奋起反抗。同时,英国国内矛盾也日益尖锐,1381年爆发沃特·泰勒起义。英、法两国均陷入困境,无力再战。1396年,英王理查二世与法王查理六世在巴黎缔结为期20年的停战协定,英国保留加来和波尔多与巴约讷之间的部分领地。
  第三阶段(1415~1420) 英王亨利五世利用法国内部矛盾,重新提出对法国王位的要求,并于1413年与勃艮第公爵结盟。1415年8月,英军在塞纳河口登陆,10月25日与法军进行阿让库尔之战。法军在狭小的战场上不能发挥兵力优势,遭英军弓箭大量杀伤。1420年4月,英军征服诺曼底,进逼巴黎。5月21日,法国被迫接受《特鲁瓦条约》,失去北部半壁河山,承认亨利五世为法国王位继承人。
  第四阶段(1428~1453) 1422年,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先后猝死,英王室宣布未满周岁的亨利六世兼领法国国王。法国太子查理则控制法国中部和南部。1428年10月,英军进攻通往南方的要地奥尔良城,法国人民奋起抵抗。以农民和城市贫民为主的游击队在英占区不断打击敌人。1429年初,香槟地区农家女贞德向太子查理请战,受命出任前敌军事指挥。4~5月,贞德率军解奥尔良之围,继而向兰斯进军。7月,太子查理在兰斯加冕,称查理七世。9月,贞德率军攻打巴黎不克。1430年5月,她在战斗中被亲英的勃艮第派军队生俘,后被卖给英军。贞德遭受酷刑,坚贞不屈,最后被诬为异端“女巫”,于翌年5月被烧死。贞德的爱国精神鼓舞法国人民继续抗战,英军节节败退。1435年9月,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臣服于查理七世,法国反英力量加强。此后8年,法军光复北方大部领土。1444年,双方在图尔签订为期5年的停战协定。停战期间,查理七世组建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第一支常备军。它纪律严明,以发射实心铁弹的战炮为进攻武器。1449~1450年,法军收复诺曼底。在1450年4月福尔米尼之战和1453年7月卡斯蒂永之战中,法军发挥战炮射程远的优势,重创英军。10月19日,法军收复波尔多,百年战争结束。英国在法国的领地只剩加来一地。
  百年战争使法国经济衰落,但促进了法兰西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此后民族国家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战争中,英国使用的雇佣军是以自耕农为主体的新型步兵,作战能力强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民团,表明新型步兵的崛起和骑士重骑兵的进一步衰落。战争后期,法国常备军代表着军队训练和装备的进步,其火器的发展和运用预示着作战方法的重大变化。(戚国淦 刘新成)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
 
 
 
    
 

沪ICP证000263
关于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

 Copyright © 2008 by http://www.gf81.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