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证明中国有实力进军深海


2011年07月24日  来源:羊城晚报

    尽管中国一再表示,研究载人深海潜水器的目的是为了科学考察,但这并未能阻挡外界对“蛟龙”号军事潜能的关注。

    7月22日,著名军事评论员、凤凰卫视主持人马鼎盛(见上图)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应对南海之争,中国如果没有开发的能力,收回主权是空谈,如今“蛟龙”号向世界证明,中国有向深海进军的实力。

    羊城晚报:中国在深海技术方面起步较晚,但是现在进步这么快,是由哪些原因决定的?

    马鼎盛:国家需要就产生动力。中国的潜艇,特别是核潜艇是比较拿得出手的。当年经济极端困难时期,毛泽东下决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羊城晚报:外媒猜测,“蛟龙”号能为中国武装部队和国家安全机构执行关键的任务,其中包括打入外国海上光纤通信电缆以拦截外交和商业机密,找到消失的核武器和导弹,以及绘制高精度海床地图以协助中国日益强大的潜艇舰队的行动。你如何评价“蛟龙”号的军事潜能?

    马鼎盛:“蛟龙”号能深潜海底,能承受700个大气压,这个比较困难,全世界好像只有美英法日能做到,俄罗斯都不行,中国在这方面看来是有突破。再有一个就是通讯遥控,电子方面,通过几千米的海水可以进行通讯。机械方面,可以遥控。这些都可以用在军事上。

    羊城晚报:有媒体说中国完成了7000米海试之后,就可能奔赴南海展开“真正行动”。你怎么理解? 

    马鼎盛:现在中国仍在试验阶段,但是它有向海洋进军、远海进军、深海进军的实力。这也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这其中有经济原因,也可能有军事原因。

    经济原因应该是海底勘测油气田和矿产,或者铺设需要的海底光纤或者电缆,这是民用的。如果是军用的也是同样道理:或者是为了保护海底基地,或者是在核潜艇经过的地方做一些侦测,或者找核潜艇航道。

    羊城晚报:当前南海形势复杂,你觉得中国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5000米级海试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

    马鼎盛:有什么力量打什么仗。“蛟龙”号在这个时候海试,倒不是迫于外部压力,周边各国早已联合欧美先进国家动手开发了,而且已经得利。美国是长期在中国近海行动的,现在中国要开始恢复它在远海深海地区的活动。

    羊城晚报:目前来讲,中国深潜的技术有没有可能跟美国抗衡?

    马鼎盛:对峙和对抗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外交政策。现在中国已经有一定的力量,但不是说要强硬,而是要保护国家的合法权益,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外交方针。

    羊城晚报:如果在南海发生潜艇战,你觉得解放军会有优势吗?

    马鼎盛:不会有潜艇战。在冷战时期,前苏联和美国的潜艇,包括核潜艇在大洋上都发生过互相追逐,但是不会开火。不过,海底碰撞极容易发生,因为各国潜艇在海底都是静音状态,那就很可能是看不到彼此的。所以说,在深海角逐是相当危险的,大家也要有这个思想准备,但也不会一碰到就升级为战争。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