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




  F.D.Roosevelt, Franklin Delano, 1882.1.30~ 1945.4.12 美国第32任总统,政治家,战略家。T.罗斯福总统的堂弟,荷兰人后裔。生于纽约州海德帕克镇。1899年毕业于马萨诸塞州格罗顿预备学校。1900~1904年就读于哈佛大学。190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1907年起在纽约当律师。1910年入政界,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1913~1920年任威尔逊政府助理海军部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力主加强海军建设,敦促积极备战。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后,曾赴战区视察,并派舰艇协助英国在大西洋进行反潜战。1920年作为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失败。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1928~1933年任纽约州州长。任职期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他采取措施,建立救济机构,赢得选民的拥护和信任。
  1932年11月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提出实行“新政”和振兴经济纲领,以压倒多数选票当选。1933年3月就任总统后,对内推行“新政”,缓解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复苏;对外改善与拉美各国的关系,并与苏联建交。在1936、1940和1944年大选中,又连续3次当选,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4届的总统。30年代中期,在德、日、意成为新的战争策源地、世界面临严重的战争威胁情况下,与国内孤立主义势力作斗争。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不久,在芝加哥发表“防疫演说”,指出战争是会“传染”的,摆脱战祸的办法不是“孤立”和“中立”,而是积极备战,设法“防疫”。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敦促国会通过《中立法修正案》,允许交战国以“现款自运”方式从美国购买军火。1940年6月法国败降后,采取措施积极备战,并决定以直接参战以外的一切方式援助英国。同年底发表“炉边谈话”,主张美国应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1941年3月建议国会通过《租借法案》,向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提供财政援助、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6月24日即苏德战争爆发后第3天,宣布美国准备援助苏联。8月与英国首相W.L.S.丘吉尔会晤,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两国的战争目的和战后的和平目标以及行动准则,并表示不承认法西斯国家通过侵略所造成的领土变更。12月8日即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在国会发表咨文并对日宣战。同月下旬与丘吉尔在华盛顿会晤,正式确认“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并决定成立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以协调两国的作战行动和战略物资的分配。1942年1月1日在其倡议下,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 战争期间,积极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除提供物资援助外,还派遣军事人员协助中国军队作战。1943年1月与丘吉尔举行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盟军1943年的作战方针,并宣布轴心国无条件投降原则。同年8月同丘吉尔举行魁北克会议,讨论盟军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的“霸王”计划。11月与丘吉尔、蒋介石举行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随后与丘吉尔、J.V.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决定盟军于1944年5月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与丘吉尔、斯大林举行雅尔塔会议,就分区占领德国、对德实施管制、波兰的边界划分和政府组成、联合国安理会的表决程序等问题达成协议。同时与斯大林达成秘密协议,同意苏联对日作战条件。德国投降前夕,因患脑溢血在佐治亚州温泉疗养院逝世。著有《向前看》、《论我们的道路》等。 (顾学顺)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