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进行的反对军国主义日本侵略的战争。
  历史背景 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日美之间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争夺霸权的斗争日趋激烈。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将侵略中国作为其推行“大陆政策”的基础。会后,首相田中义一给天皇的奏折称:“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地区;1933年3月退出国际联盟,同时开始蚕食中国华北;1937年7月发动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同仇敌忾,英勇斗争,开始了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主力在中国战场越陷越深,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剧增。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破了列强间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均势,导致与美、英关系恶化。1939年7月,美国废除《美日通商航海条约》。同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次年5月进军西欧。
  德国在西欧得手, 鼓动了日本的扩张野心。1940年7月,日本内阁通过《基本国策纲要》,决定推行“南进”战略,以切断国际援华交通线,早日结束侵华战争,并夺取英、法、美、荷等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建立“大东亚新秩序”。9月,日本出兵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并与德意结成军事同盟。美国迅即作出反应,限制对日出口,援助中国抗战并加强与英国的合作。1941年4月,日本与美国开始在华盛顿谈判,同时与苏联签署《苏日中立条约》,推行“北守南进”方针。6月,德国对苏开战。7月,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加强南进态势,准备对英、美作战,随后派兵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再次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日美关系急剧恶化。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美、英、荷开战。10月,东条英机内阁成立,拒绝接受美国提出的从中国撤兵的要求。11月5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12月初对美、英、荷开战后,参战部队先后向南方和夏威夷出发。11月26日,美国提出态度强硬的“赫尔备忘录”,美日谈判陷入僵局。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最后决定开战。
  战前,日军总兵力约242万人,其中陆军210万人,共51个师、4个飞行集团;部署在日本国内4个师、朝鲜2个师、中国战场35个师,准备投入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10个师。海军32万人,共有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各10艘,其他作战舰艇380艘,计147万吨;勤务保障舰船520艘,计115万吨;作战飞机2300架。日本联合舰队辖7个舰队和2个航空舰队。日本的战略方针是利用其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占据的有利态势,摧毁美、英、荷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基地,迅速占领菲律宾、马来亚、缅甸、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等资源丰富地区。其作战计划规定从菲律宾和马来亚向爪哇推进,同时摧毁驻夏威夷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以消除其对日军南进的威胁。
  战争经过 太平洋战争从1941年12月7日爆发到1945年9月2日结束,可分三个阶段(参见第二次世界大战附图)。

1 2 3 4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
 
 
 
    
 

沪ICP证000263
关于本站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技术支持  

 版权所有: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

 Copyright © 2008 by http://www.gf81.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