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



      2>>
  1892.12.4~1986.10.7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原名刘明昭。生于四川开县赵家场。1911年在万县参加学生军,响应辛亥革命。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研读兵书韬略。1913年8月,参加癸丑讨袁之役,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1915年底,奉命潜回四川,组织400余人,成立川东护国军第4支队,响应护国战争。1916年3月率4支队攻取酆都(今丰都)县城时右眼中弹致残。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任川军靖国军第9旅参谋长,攻克成都后任督军署警卫团团长。1923年在讨伐直系军阀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1路前敌指挥官,取得驰援龙泉驿等战斗的胜利。曾被誉为川中名将。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兵运工作。同年12月任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与杨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起义,策应北伐战争。起义后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1927年4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暂编第15军军长。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转往南昌,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1927年底赴苏联留学,开始入苏联高级步兵学校,后转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为直接阅读俄文军事典籍,以顽强的毅力攻克俄文关。学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学院的高材生。1928年夏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军事问题补充报告。1930年夏回国,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8月底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被派往武汉,进行纠正立三路线错误、停止执行武汉暴动计划的工作。后在上海协助周恩来举办以培训省委、特委负责干部为主的短期训练班,并主讲暴动方略、游击战、运动战等课程,期间他翻译了《苏军步兵战斗条令》(后在瑞金刊印)。1932年1月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0月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11月发表《战术学、战役学与战略学》长篇译文。1933年春,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第四次反“围剿”作战,取得了歼国民党军3个师,俘1万余人的重大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因反对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员)作战指挥上的教条主义和专横作风,被撤销总参谋长职务,调任红5军团参谋长。发表《现在游击队要解答的问题》和《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教训》等文章,提出“向敌人的深远后方活动”,为红军摆脱消极防御的困境出谋划策。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参与指挥5军团殿后,掩护中央机关通过国民党军4道封锁线。同年底复任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1935年1月,参加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急进云南,亲率干部团一部抢占皎平渡,保障全军顺利北渡金沙江。5月,任先遣队司令,与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部为全军开路。进入大凉山时,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全军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继而率第1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第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坚定地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与朱德一起,在困难危险的处境中,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八路军第129师师长。1937年9月率部东渡黄河,开赴太行山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0月,组织所部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继而在正太路南侧,连续在马山村、七亘村、黄崖底等地给正向太原急进的日军以沉重打击,前后歼敌1000余人。12月,挫败日军对太行地区的六路围攻,歼敌600余人,在晋东南站稳了脚跟。1938年2月,日军集中3万余人,向晋南发动进攻,他与政治委员邓小平一起,指挥部队在正太路东段包围旧关村,设伏长生口,歼灭由井陉出援旧关的一个日军加强中队。随即转师南下,指挥本部和配属作战的第115师之344旅及第5支队,袭击黎城,设伏神头岭,歼灭由潞城出援的日军共1500余人。半个月后,又在邯(郸)长(治)大道上的响堂铺布下伏兵,击毁日军汽车181辆,全歼其掩护部队。4月,日军发动九路围攻,他率所部机动灵活地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后,在武乡县长乐村抓住日军一路,集中优势兵力,重创日军主力第108师,歼其2200余人,收复长治、沁县等县城18座,将敌人赶出晋东南。4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派769团、689团和5支队进入冀南和豫北地区发展游击战争,至9月底,共消灭伪军1万多人,收复了临清、高唐、临漳、滑县等20余县。同年5月起,为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领导军民对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正太铁路(正定-太原)、道清铁路(道口-今博爱)进行了13次破击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1939年1月,日军集中1万余人,对冀南根据地进行十一路大“扫荡”。他亲赴冀南,领导军民进行反“扫荡”作战,组织指挥所部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巩固并发展了冀南平原抗日根据地。同年8月22日,作《129师抗战第二周年的战术报告》,根据两年来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经验,就袭击、伏击、急袭、吸打敌援等游击战术作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对提高第129师各级指挥员的战术水平和指挥能力起了重大作用。1940年3月,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指挥磁武涉林战役,歼国民党顽军朱怀冰部主力,巩固了太行抗日根据地。8、9月间,领导根据地军民参加百团大战,对正太、平汉、德石、白晋、同蒲等铁路和联结这些铁路的公路交通线进行广泛出击,共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从1937年冬到1940年,在北至沧石路、正太路,南至黄河、陇海路的广大地区,以第129师为骨干,领导创建了太行、太岳、冀南抗日根据地,连同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后统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日军推行“囚笼政策”,根据地被严重蚕食的情况下,提出“敌进我进”的军事斗争方针,将主力分散,组织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游击集团和精干的武装工作队,向敌占区的城镇据点和交通线出击,在被动中取得主动,使敌后游击战争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根据地得以逐步恢复并再度发展。1943年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6月,被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


2>>

 

 

 

设为主页】【打印】【返回顶部